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体系,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,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,加快推动生产、生活方式绿色转型,建设“美丽隆回”。
第一节 建设国家级卫生县城
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、县容县貌改造提升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领域建设成果为主线,聚焦县城区卫生县城创建主战场,全面开展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创建与管理。
89.提升垃圾处理利用能力。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水平,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集中收运体系,加快完成县城大型垃圾中转站、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,提升垃圾转运、回收利用水平。加强各式包裹、餐厨垃圾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,不断提高垃圾回收再利用率。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建设,鼓励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利用。到2025年,县城垃圾集中处理和无害处理率达100%。
90.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。着力整治县城环境卫生死角,加强餐饮油烟污染监控治理,统筹餐饮门店和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设施。规范县城区渣土、砂石、垃圾运输,强化道路清扫保洁、河道漂浮物打捞监督考核,巩固提升县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成效。建立严格检疫、定点屠宰、冷鲜上市的畜禽产品供应体系,健全县城区污水收集处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,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常态、长治机制。
91.加强爱国卫生宣传普法。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实施卫生社区联建联创,深入辖区社区、街道开展清洁创城、卫生知识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。加快构建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,健全权责明确、程序规范、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,提倡文明健康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,杜绝食用野生动物,提高全民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。
专栏15 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重点工程 |
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。大力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、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中心、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等重点项目,建立健全固体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,促进全县静脉产业发展。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。重点实施城区垃圾处理系统提质改造、垃圾焚烧发电、医疗废弃物品处理工程、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,有效扩大环卫基础设施覆盖面,提高县城区垃圾、污水收集处理能力。 |
第二节 建设省级森林城市
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,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,着力建设省级森林城市。积极发展林业旅游、生态康养与休闲、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,助力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。
92.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。大力实施生态廊道建设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、长江防护林建设、水土保持、石漠化综合治理、战略储备林、天然林保护、矿区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,加快启动石漠化森林公园建设,消灭宜林荒山,实现森林覆盖率、森林蓄积量、森林生态功能“三增”。加强高速公路、铁路、国道、省道、县道和乡道等通道沿线的造林绿化,推进资水两岸绿色防护网络建设。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、国家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县。到2025年,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%以上。
93.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。完善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,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,重点强化虎形山-花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屏风界候鸟自然保护区、白马山和望云山省级森林公园、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。强化河湖长制,加强河流水库湿地生态保护治理,加大对赧水、辰河、西洋江等河流湿地以及六都寨水库、木瓜山水库、屺石水库等人工湿地的保护力度,落实长江十年“禁渔令”相关政策,实行重点生态功能水域全面退捕禁捕。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,加强外来物种管控,强化生物物种、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的保护,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。
94.提升城市绿色生态景观。结合“秀美村庄”建设、“四边造林”大行动,广泛开展创建绿化模范镇村活动,加强道路、庭院、房前屋后绿化。加强城市园林绿化,推进郊野生态圈绿化提质,重点做好望云山杜鹃园、大东山樱花园、白马山红枫园、九龙山生态园等公园建设及周边山体绿化,大力建设郊野环城生态林。加强城区主要道路两岸绿化建设,推进城市公园、绿化带提质,加强魏源公园、方大公园、赧水两岸绿化带建设,打造城市园林绿化精品。推进街区(社区)绿化提质,对新建社区、小区庭院进行高标准绿化,加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的绿化建设,加快建设城区企业环企绿化隔离带。做好城市立体绿化顶层设计,大力实施公共建筑屋顶绿化、建筑墙体垂直绿化、桥梁和停车场绿化建设,增加城市绿色生态容量,提升城市绿色生态景观。
95.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。积极推进森林督察工作,探索试行林长制,建立并完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,做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,禁止乱砍滥伐,严厉打击滥占林地行为,全力保护森林资源。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,完善和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、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,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。完善生态文明道德文化制度,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机制。
96.大力发展林业经济。充分利用县域林地资源,大力营造木质原料林、特色经济林,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基地、柏木良种繁育基地、楠竹速生丰产林基地、金银花产业化基地、花卉产业基地等林业产业基地建设。积极发展林下种养业,重点发展林下养牛羊、林下种植药材等林下经济。大力发展林业旅游、康养与休闲产业,以小沙江、虎形山等乡镇为重点,建设一批特色“森林人家”和森林体验基地,推动隆回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。
专栏16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行动计划 |
崩岗治理工程。通过坡改梯、水土保持造林等措施,完成七江、荷田、羊古坳、司门前等乡镇503处崩岗治理,综合治理面积327km²。 石漠化治理工程。计划完成人工造林800公顷、封山育林800公顷,加强周旺、滩头、北山、岩口、荷香桥、西洋江、横板桥等乡镇石漠化治理,防治岩溶地貌灾害,综合治理面积达140km²。 古树名木保护工程。建档立卡、挂牌保护古树名木2270株。通过病虫害防治、防雷及防倾伏、土壤改良和水肥管理等技术手段,修复古树名木生存环境,加强动态监测及管理。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。实施全县公路、水道、湿地等重要生态廊道修复及提质改造1810公顷,增量扩绿300公顷。完成景区低效林提质改造工程,完成城镇绿化100公顷、村庄绿化150处。 |
第三节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
深入推进“蓝天、碧水、净土”三大行动,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积极还清历史欠账,坚决不添新账,健全环境综合治理体系,推动全县环境质量稳步提高。
97.深入推进蓝天行动。开展重点涉气企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,加快燃煤锅炉、中小型煤气发生炉等装置环保技术改造,大力推进煤改天然气、煤改电、煤改清洁能源等工程,依法淘汰采石场、砖厂等过剩落后产能。强化建筑施工、道路运输、环卫作业等扬尘污染综合整治,加强垃圾焚烧、餐饮油烟、露天烧烤、烟花爆竹等生活面源防治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。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全面禁止秸秆、稻草等农业废弃物露天焚烧,推广秸秆粉碎还田、快速腐熟还田等技术,鼓励建设稻草收储点。确保到2025年,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%以上。
98.深入推进碧水行动。全面落实“河长制”,积极开展水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专项行动,强化河道采砂管理,加大小水电清理力度,重点抓好赧水、小江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。大力实施城乡黑臭水治理工程,加快完成伏龙江、辰河、西洋江、大洋江等黑臭水体综合治理。加强重点城镇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工程、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建设,对木瓜山水库、六都寨水库、屺石水库、梅树坳水库等12处重要饮用水源地进行防护,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,加强污水管网、排水管网建设,延伸污水管网覆盖范围,全面实现雨污分流。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,实现污水处理设施乡镇全覆盖。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工程,确保废水实现达标后排放。到2025年,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%以上,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%,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%。
99.深入推进净土行动。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,建立土壤质量评价及环境监控长效机制。实施耕地保护和提质行动,加快完成重金属镉超标农用地整治,加大对退化、灾毁耕地的改良和修复力度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实施化肥、农药减量增效行动,加强化肥、农药、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管理,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,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精准施药技术,提倡使用有机肥,推进种植业清洁生产。
100.大力发展绿色矿山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充分发挥隆回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管控作用,扎实开展砂石土矿专项整治行动,规范矿业权管理秩序,到2021年实现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采矿权维持在24个。大力发展绿色矿业,推动开采回采率、选矿回收率、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家标准,全面提升矿山资源利用水平。全县所有生产矿山全部完成绿色矿山建设,矿业领域环境污染治理得到恢复治理,矿区生态环境极大改善,落实“边生产、边恢复、边治理”。开展矿山综合环境治理,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方位美好蓝图。
101.健全环境治理体系。加强环保监管业务用房和装备建设,建立隆回县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。切实提升环境执法能力,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,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“零容忍”。推动用能权、排污权、林业碳汇交易等制度改革,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。加大环保政策、技术、法律法规宣传力度,完善公众参与渠道。
专栏17 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|
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。深入推进蓝天行动,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及PM2.5监测工作,推进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,降低颗粒物平均浓度,严防采石场、砖厂等过剩落后产能死灰复燃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。 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。深入推进碧水行动,大力实施水源地生态修复、资江赧水河段污染综合整治、城乡黑臭水治理建设、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等项目,加强水生态问题突出的重点流域和区域整治,升级改造和配套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,推进全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。 受污土壤修复重点工程。深入推进净土行动,以矿山地区土壤修复为重点,大力实施小沙江石材厂房及矿山生态修复工程、司门前尾库矿综合治理、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、县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,加强废弃矿山土壤复垦复绿工作,全面整治工矿采空区、修复历史遗留受污土壤。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,建立高效的乡镇(街道)生活垃圾收运体系,形成集约化、规模化的收运模式,并逐步向乡村地区延伸,协助提高乡村垃圾治理水平。 |
第四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
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,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,构建生态文明体系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,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,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
102.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,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。推行清洁生产,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,加快发展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。抓好隆回高新区绿色改造,推动化工、建材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,提高废渣、废膜、废水、废气的综合利用率。全面推广节能、节水产品,扩大中水回用,限制高耗能、高耗水行业的发展。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,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。
103.加强资源节约利用。充分发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引领作用,大力实施节能降耗行动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,严守耕地保护红线,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、工矿废弃地复垦、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、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利用。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,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,提升县城用水节约效率,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。
104.倡导绿色低碳生活。大力实施低碳行动计划,推广利用清洁低碳产品,形成健康、文明的生活方式,创建省级文明县城。推广普及绿色建筑,积极创建混合功能型社区,对既有老旧建筑实行节能化改造。倡导合理消费,针对快递、外卖等时下流行行业,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、反食品浪费、反过度消费行动,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。倡导绿色出行,落实公交优先战略,鼓励使用新型能源汽车,探索构建以步行、自行车为主的县城便捷慢行交通系统。
105.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。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10大类40项指标体系,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。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,完善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制度。加强大气、水、土壤环境污染治理,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强化受损生态系统修复,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。加强废弃物利用处理,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,完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,切实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,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,节约用水、用地,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,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,全面提升资源节约与利用水平。加强农业废弃物、秸秆、禽畜粪污、农膜综合回收利用,推动产业循环发展。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,提升污水、垃圾处理水平,全面改善人居环境。加大生态文化宣传,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,推广普及生态观念意识。
稿件单位:隆回县 ( 一审: 二审: 三审: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