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件名称: | |||
统一登记号: | |||
索引号: | 发文编号: | ||
公开目录: | 公开责任部门: | ||
发文日期: | 公开形式: | ||
生效日期 : | 有效期: |
万水千山只等闲,四地携手同向前。4月23日,邵阳市开展纪念魏源诞辰230周年系列活动,深刻挖掘和弘扬魏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,魏源任职过的江苏东台、兴化、高邮三地党委政府派代表参加。
魏源为官八年,先后任东台知县、兴化知县、高邮知州。在4月23日下午举行的招商引资大会上,隆回县与高邮市签订文化旅游友好合作战略协议,与兴化市、东台市缔结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,四地携手助推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隆回人杰地灵、人才辈出,近代中国“睁眼看世界”的代表人物魏源就出生在隆回县司门前镇,他提出的一系列救世治国之道特别是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主张,是对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发扬,开中国近代思想之先河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引用魏源的论述和诗句,赋予其鲜活的时代价值。
清道光25年(1845年),魏源署东台知县,因历年漕赋未完额,前任亏空巨大,又逢赋税清查,魏源不愿累及百姓再征赋税,垫银4000多两,致“生计万分告匮”。后魏母去世,魏源无钱装运棺柩,靠亲友帮助才葬母于句容县谭莲山。因为母丁忧,魏源在东台知县任上仅半年,但“东台垫银”“借钱葬母”使其官声鹊起,在离开东台的时候,百姓挥泪相送,万人空巷,对他心怀社稷民生致以最高礼遇。
清道光29年(1849年),魏源任兴化县令,4月遇特大洪灾,河官害怕决堤获罪,明知会导致兴化等七县早稻绝收,依然主张挖坝泄洪。魏源多方奔走呼吁暂缓开坝,带领百姓抗洪抢险。他日夜守在堤坝上,危机时候伏堤喊天:愿以身贷民命!响应魏源抗洪号令者民众十几万,终于战胜洪灾,确保堤坝下游百里早稻喜获丰收。人们将当年大丰收的稻谷称为“魏公稻”,制作“保障淮扬”匾额悬于县署,以颂其德。“于安思危,于治忧乱。”魏源又捐献俸银、筹集资金,培筑运河西堤,根治兴化水患,造福一方,当地百姓称此堤为“魏公堤”。魏源逝世后,兴化士民将其附祀于范仲淹祠堂,以示纪念。
清道光30年(1850年),魏源因功补授高邮知州兼海州分司运判。在高邮,魏源修治运河堤岸,助临县、江都完成河工,挑筑湖心岛为湖船避风护渔民安全,改古迹文游台为文台书院以培人才,为民做主从速秉公处理诉讼积案,并在这里完成了鸿篇巨著《海国图志》的编撰。清同治11年,魏源奉旨入祀高邮名宦祠。
隆回是魏源的出生地、少年成长地,江苏是魏源的施政地、思想升华地。因为魏源,隆回与东台、兴化、高邮穿越时空200年,跨越山河数千里,携手文旅合作、友好交流、经济互动。隆回县人民政府与东台市人民政府、兴化市人民政府缔结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,强化魏源思想的桥梁纽带作用,建立互访交流机制,合作研究魏源思想,扩大商贸往来合作,加强人才和教育交流,拓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。隆回县人民政府、高邮市人民政府签订文化旅游友好合作战略协议,建立会长轮值、联席会议和联动协作机制,支持区域文化旅游合作,推动旅游市场开发,引导旅游企业合作,加强线路产品包装,开展旅游促销活动,创新区域旅游合作,提升两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进一步推进两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 一审: 二审: 三审: )